步骤3
拓扑图
- 路由器建议使用AR1220,AR201没有千兆以太网口,无法使用IPv6
- 如果启动路由器失败,错误代码40,可以使用管理员身份执行下述代码:然后重启电脑,即可正常启动路由器
1
bcdedit /set hypervisorlaunchtype off
配置信息
R1
1 | system-view |
R2
1 | system-view |
PC1
1 | IPv6地址:FC00:1::1000 |
PC2
1 | IPv6地址:FC00:2::1000 |
连通性测试
PC与网关连通性(预计可以连通)
- PC1 -> 网关1:
ping fc00:1::1 - PC2 -> 网关2:
ping fc00:2::1
路由器之间连通性(预计可以连通)
- R1 -> R2:
ping ipv6 FC00:2::1 - R2 -> R1:
ping ipv6 FC00:1::1
PC之间连通性(预计不能连通)
- PC1 -> PC2:
ping FC00:2::1000 - PC2 -> PC1:
ping FC00:1::1000
配置静态路由
R1
1 | ipv6 route-static FC00:2:: 64 FC00:12::2 |
R2
1 | ipv6 route-static FC00:1:: 64 FC00:12::1 |
测试连通性
- R1 -> PC2:
ping ipv6 FC00:2::1000 - R2 -> PC1:
ping ipv6 FC00:1::1000
显示端口
1 | display IPv6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/0/0 |
R1
| 地址类型 | 地址 |
|---|---|
| 链路本地地址 | FE80::2E0:FCFF:FE67:278B |
| 管理员分配的单播地址 | FC00:1::1/64 |
| 环回地址 | 无 |
| “所有节点”组播地址 | FF02::1 |
| 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(对应FC00:1::1) | FF02::1:FF00:1 |
| 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(对应链路本地地址) | FF02::1:FF67:278B |
再次测试连通性
PC之间连通性
- PC1 -> PC2:
ping FC00:2::1000 - PC2 -> PC1:
ping FC00:1::1000
此时所有设备均可ping通
步骤4
开启SLAAC
在步骤3的基础上,配置R1激活GigabitEthernet 0/0/0接口发布RA报文的功能,启动SLAAC
R1的配置:
1 | system-view |
在PC1配置自动获取IPv6地址,并完成以下验证:
注意:这里PC好像是不支持SLAAC,我们用一个路由器代替PC1
拓扑图
PC1的配置:
1 | system-view |
- PC1命令行执行
ipconfig,检查PC1网卡所生成的IPv6地址信息- 路由器改用
display ipv6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/0/1显示端口信息 
- IPv6地址:
FC00:1::2E0:FCFF:FEE4:1126
- 路由器改用
- PC1 -> R1:
ping FC00:1::1- 这里应该使用
ping ipv6 FC00:1::1 
- 这里应该使用
此时PC1获取了IPv6地址,但是没有默认网关,这是路由器模拟PC的局限性,我们手动配置默认网关至R1的GE 0/0/0接口:
1 | ipv6 route-static :: 0 FC00:1::1 |
使用display ipv6 routing-table查看路由表,
就可以看到,有::这一条,此时PC1可以ping通整个拓扑的任意部分
步骤5
开启DHCP
R2
1 | system-view |
PC2直接用PC即可,配置如下:
运行ipconfig结果如下:
此时PC2已经得到了IPv6地址:fc00:2::2/64
注意:eNSP 内置 PC 终端在显示 IPv6 地址时,总是显示 /128,这是一个已知显示错误,实际仍然是/64
IPv6地址配置完成后,尝试pingR2的GE 0/0/0接口:
1 | ping FC00:2::1 |
最终的拓扑图: